全球鋼鐵行業持續受宏觀與行業需求雙重擠壓,短期內整體行業產能過剩局面難有實質改觀,全球鋼鐵企業償債能力不同程度承壓,經濟低迷甚至衰退地區的中小型鋼鐵企業信用風險暴露更為顯著,行業整體信用質量難言有實質性改善。
鍍鋅管廠家對此事一直非常關注!
需求增長受限
鋼鐵行業基于同質型產品競爭,屬于需求驅動型。次貸危機發生后,在主要發達國家大規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全球經濟經歷了短暫反彈,但之后一直處在下行通道,表明全球宏觀需求低迷局面難以在短時間內扭轉。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經數年向上增長再度跌至與2012年相仿的水平,體現了全球經濟增長的脆弱性和反復性。
鑒于2017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有所提升,預計短期內全球經濟增速將完成筑底并從底部緩慢回升。中長期內,隨著各主要國家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在各生產要素歷經創新性變革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有望穩定在新的平衡增長點。而全球宏觀需求不景氣將直接影響鋼鐵下游行業投資與消費需求,最終導致鋼鐵企業營業收入與盈利空間同步萎縮。
鋼材主要分為粗鋼與特鋼,其中粗鋼主要用于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建設、油氣管道建設,特鋼主要用于汽車、機械、家電等行業。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全球固定資產投資額持續萎縮,投資不足將制約未來經濟增長。自2011年以來,全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急劇下跌,反映全球宏觀需求不振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尤其是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持續低迷的經濟增長難以滿足其巨額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投資需求持續萎靡將削減地區企業競爭力,最終將制約其未來經濟增長。
在房地產建設領域,全球主要國家需求增速有所分化。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中國與日本房地產開發與建設投資增速基本徘徊在零增長邊緣;歐洲地區,英國新屋開工數同比增速有所放緩,德國季度調整營建產出同比增速徘徊在零增長邊緣,意大利房價指數已連續多年同比萎縮。中長期內,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房建需求因經濟轉型或結構性問題將持續低迷。
全球基建投資基本陷入萎縮狀態,房地產與建筑投資(除北美與東南亞地區外)基本徘徊在零增長邊緣,而全球汽車產量增長基本跟隨中國產量而動,未來將維持低速增長的常態。由此可見,在全球經濟持續探底與全球固定資產投資不景氣的背景下,主要用鋼行業投資或產出增長前景也難言樂觀。綜上所述,無論從宏觀需求還是行業需求來看,未來全球鋼鐵行業需求增長空間非常有限,樂觀情形下可實現低速增長,悲觀情形下甚至會出現萎縮。這意味著未來全球鋼鐵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空間有限,盈利增長前景不容樂觀,在面臨高杠桿經營時,償債能力惡化風險較高。
供求基本面短期難改善
鍍鋅管廠家了解到,全球粗鋼產量增速持續低迷,供求基本面難以有效改善。近年來,全球粗鋼產量增速基本逐年下跌,2015年甚至同比萎縮2.96%,2016年開始扭轉萎縮趨勢,基本維持產量穩定。鑒于中國粗鋼產量接近全球產量的一半,中國鋼鐵行業供求局面對全球影響顯著。2016年下半年,隨著中國政府嚴格執行去產能政策,鋼材價格急劇攀升,直接帶動周邊地區以及上下游行業需求。但鑒于本輪鋼材價格上漲由政策引導的供給端收縮引起,而宏觀與行業需求端均無實質性改善,因此,本輪鋼材價格上漲更多是透支未來政策利好效應,預計短期內全球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局面難以改善,全球鋼鐵企業將面臨去產能或壓產量的艱難局面,營業收入與盈利的增長空間均非常有限。
分地區來看,亞洲地區作為世界鋼鐵主要產銷地,2016年粗鋼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粗鋼表觀消費量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64%。近年來其粗鋼產量增速顯著下滑,甚至在2014年同比萎縮,基本僅能勉強維持增長態勢。歐盟粗鋼產量自2011年后僅在2014年實現增長,而近年來歐盟整體經濟一直維持增長態勢,也是粗鋼表觀消費量維持增長態勢的世界少數地區之一。北美地區粗鋼產量在2014年同比萎縮8.38%,地區粗鋼表觀消費量也同比萎縮8.22%。雖然近年來北美地區房地產與建筑投資、汽車產量均維持增長態勢,但作為北美地區主要用鋼行業的油氣行業持續不景氣最終導致鋼管需求銳減。
全球主要鋼企產量增速下滑
在全球鋼鐵行業面臨宏觀需求與行業需求雙重萎縮的背景下,全球主要鋼鐵企業償債能力不同程度承壓。一般而言,宏觀需求波動風險具有區域性與全局性,鋼鐵企業主要通過跨地域布局進行應對,而行業需求波動風險具有上下游傳導性,鋼鐵企業多通過產品品類跨行業布局進行應對。因此,跨地域布局的大型鋼鐵企業可充分緩和宏觀與行業需求波動,產量基本維持穩定,償債能力也較為穩健。
鍍鋅管廠家得知,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粗鋼產量2015年~2016年持續萎縮,但由于產能在歐美地區進行跨地域布局以及產品結構高附加值化,其總體產量波動趨勢遠小于全球產量波動,償債能力維持穩健。區域性中小型鋼鐵企業普遍受區域宏觀與行業需求影響較大,產品附加值較低,產量波動趨勢往往較大,不利于維持償債能力穩定。同時,處于鋼材供給不足地區的中小型鋼鐵企業通常還會面臨進口廉價鋼材的沖擊,生產經營波動風險更為顯著,償債能力惡化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