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兼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1-7月,共壓減粗鋼產能2470萬噸,完成全年任務3000萬噸的80%以上。自2016-2017年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鋼鐵去產能超過1.2億噸以上,已超過“十三五”鋼鐵去產能目標1億噸的底線,加上今年上半年完成數額,2018年或將提前完成去產能任務。
湖南鍍鋅管廠家得知,鋼鐵行業去產能完成情況超出預期,去產能任務取得階段性勝利,那么“后去產能”時代的鋼鐵行業,將如何發展?
2016年2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的具體要求,其目標是,從2016年開始,要用5年的時間,實現再壓減1-1.5億噸鋼鐵產能的任務。然而,2016年全國壓減了6500萬噸粗鋼產能,大幅超過年初提出的4500萬噸的任務。2017年的去產能目標是5000萬噸,但到8月底,全年鋼鐵去產能任務就已提前完成,這還不包括1.4億噸的地條鋼。兩年時間鋼鐵去產能超過1.2億噸,今年1—7月,壓減粗鋼產能2470萬噸,加上前兩年去產能完成數額來看,目前已基本完成“十三五”鋼鐵去產能1.5億噸目標。
之所以鋼鐵去產能任務完成得如此迅速,專家認為是國家化解過剩產能政策執行到位。王國清表示,鋼鐵行業的去產能任務已基本完成,行業將進入“后去產能”時代。
近幾年的市場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去產能這一政策的推動。據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8月20日,三級螺紋鋼價格為4611元/噸,較2016年2月4日上漲了2678元/噸,漲幅超過138.5%。當前鋼鐵行業的去產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值得關注的是,一定要認真鞏固現階段取得的成果。不過,現在鋼鐵去產能進入尾聲,也意味著市場環境將發生變化,鋼鐵行業將面臨什么樣的未來?
王國清表示,在供給側改革下,去產能使鋼市的供給環境明顯改善,鋼價大幅上漲,企業盈利顯著恢復。目前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今后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的任務將由先前的去產能轉變為鞏固供給側改革成效,嚴禁新增產能和防范已化解產能及取締的地條鋼產能的死灰復燃;做好產能置換工作,推進企業間的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同時通過結構調整、技術創新,推進鋼鐵企業的優化升級和競爭力提升。
研究員徐莉穎表示,后去產能時代,首先最明顯的變化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體現。在這兩年的去產能的過程中,我們“去”掉的,都是一些質量低劣,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量大的產品。后去產能時代,我們會把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行業集中度,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來增加行業的國內國際競爭力為重點。去產能的工作雖然接近尾聲,這只是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一個階段,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將向兼并重組靠攏,推動鋼鐵及其上下游產業的存量盤活和專業化重組。